文水人的家,让我们携手一起宣传美丽的文水
袁记串串香火锅店因家中有事整体转让,设备齐全,接收即可盈利。或可空转门市平方!有意者联系李先生
天天看电
童年的歌(上)
——一首文水古童谣之解读
雅斋仁者/文
红布儿衫,别(白)布儿衫,
今年的枣儿繁不繁
倒也繁,
一棍子科(打)下二十担。
一担担得衙门前,
卖了两槐(个)红铜钱。
又想尺(娶)婆姨,
又想养娃娃。
尺(娶)下的婆姨一只眼,
养下的娃娃没屁眼。
前头磨刀刀,后头旋庇眼,
旋下两根(颗)油蛋蛋。
你一根,我一根,
给咱放羊小子留一根。
放羊小子回来俩(了).
蛋蛋咧(呢)?
猫儿吃俩(了)。
猫儿咧(呢)?
上老(了)山俩(了)。
山咧(呢)?
水昂(淹)俩(了)。
水咧(呢)?
摸了墙头儿俩(了)。
墙头儿咧(呢)?
娄娄(猪猪)揎塌俩(了)。
类类咧(呢)?
杀得吃俩(了)。
猪皮咧(呢)?
鞔了鼓儿俩(了)
鼓儿咧(呢)?
捣塌俩(了)
鼓锤咧(呢)?
烟(烧)了火儿俩(了)..。
圪茬(灰烬)咧(呢)?
给你爷爷娘娘画了胡茬俩(了)!
一画画得圪溜了,
一巴掌打得圪蹴下。
圪蹴了三年,
提上篓儿卖烟。
一气卖得东头,
狗儿咬了崩(额)头。
二牛,二牛不要哭,
逮住雀儿分得吃。
你吃骨头头,我吃红肉肉。
这是幼时奶奶给我们念叨的一首童谣,奶奶说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那时对它的意思似懂非懂,只是念到“娶下的婆姨一只眼,养下的娃娃没屁眼”等处,会引来我们的一阵大笑。
长大了,上学了,背的是毛主席语录,唱的是“北京有个金太阳”,对奶奶教给我们的儿歌、童谣逐渐淡漠了。前些年,见到一本《文水文化志》,上面竟收录着这首童谣,原来奶奶念给我们的童谣在文水一带传播之广,年代之久,也算是很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呢。
这首歌谣开头两句就写得很好。“红布儿衫,白布儿衫”一句,小时不甚理解,恐怕奶奶也不甚理解,现在想来,觉得还是很有文气的。它是用打枣人穿的衣服,指代打枣人的。试想,秋天枣儿红红的、枣叶绿绿的,穿着红衫、白衫的男女在枣树上收枣,这是一个什么画面?接着用“倒也繁”“二十担”等词句,点明今年枣儿结得很多,尤其是“一棍子打下二十担”一句,用夸张手法把大枣丰收、农人喜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词句至少能与古代“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等喜庆丰收、辛勤劳作的诗句相媲美。
之后的“担得衙门前,卖了两个红铜钱。又想娶婆姨,又想养娃娃。”等词句。既点出了童谣的时代背景,又述说了农家的艰辛与渇望。“衙门”即县太爷办公之所,“衙门前”系指县城内的繁华之地。“铜钱”即明.清两代及更早朝代所用的货币。铜钱在文水一带又叫现成钱、皮钱儿,我们小时侯还很多,每年正月,我们都玩拖皮钱的游戏。铜钱的正面有康熙、亁隆等字样,后来学历史,才知道这是各个朝代皇帝的年号。这两个词语在童谣中出现,进一步说明这是首古童谣。当吟读这两句之际,会忽然想起白居易《卖炭翁》中“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等诗句,眼前同时浮现出:一个青年农夫,担着刚收的红枣,从十多里赶到县城,叫卖了一天換下一些铜钱。他的指望是什么呢?想娶个媳妇,想养个娃娃。穿衣、吃饭,娶妻、生子,是人类最简单、最其码的生存要求,然而在唐代白居易的笔下,在文水古童谣里成为卖炭翁、卖枣郎的奢望。因而,不能不说这首古童谣所含意义之深,于诙谐、幽默中体现出其价值所在。
接着的“娶下的婆姨一只眼,养下的娃娃没屁眼。”两句,尽管儿时听起来总是发笑,但现在细想却阵阵悲催。可怜的卖枣郎,仅凭卖枣所得的些许铜钱,只能娶到一只眼的老婆,养下的孩子还不随人愿,是个没屁眼娃儿。所以只能采用“前头磨刀刀,后头旋屁眼”的办法给孩子治病。这看起来很不合时宜,但也是说的通,开刀做手术的办法古而有之。后面旋下的“油蛋蛋”分明是几颗屎蛋蛋,但这样一说却增加了童谣的谐戏性。我们小时候正值饥饿年代,大年的白馒要分,中秋的月饼要分,腊月初一的炒豆豆也要分,所以根本没想那是从屁眼里旋出来的什么东西,倒是那“油蛋蛋”的香味一直在鼻腔周围飞荡。因此,后面的“你一颗,我一颗,给咱放羊小子留一颗。”的分享办法倒觉得不足为怪,合情合理。
童谣中间部分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放羊小子回来了,蛋蛋呢?猫儿吃了。”接着就出现了一连串的问答画面:猫儿上山——山遭水淹——水摸泥墙——墙被猪揎——猪皮鞔鼓——鼓遭锤捣——锤被火烧——火着余茬——茬画胡茬。童谣的作用是让小孩在游戏、吟诵中认识事物、学习语言。这首童谣的这一部分采用了问答歌(设问)、连锁调(顶针)的表达手法,琅琅上口,一气呵成,更体现了这首童谣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后一句“圪茬呢?给你爷爷娘娘画了胡茬了。”妙趣橫生,老少同乐,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这道童谣的后一部分是写了给爷爷奶奶画胡须的小孩的经历,没画好胡须,圪蹴了三年,夸张得很好。然后做小生意,被狗儿咬了额头,也显示出童年苦难生活,和上一段卖枣郎的经历相互照应。最后用“你吃骨头头,我吃红肉肉”作结,合情合理,更富有儿童情趣。
好的东西总是会发光的,不管它是皇宫珍宝,还是民间草根。这首童谣生于民间,传于民间,经年历久,朴实无华,特像一块末经雕琢的璞玉,又像一朵众香国里的小花,确实值得呵护与珍惜。
而今我已年且花甲,毎当抱起孙儿、外孙,就会哼起这首童谣,而且往往是祖孙齐吟,觉得比现代的儿歌、童谣得劲多了。这或许因为它是我们文水老祖宗所遗留的东西,是一代代文水人童年的歌、童年的梦,童年的乡音。
未完待续
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
————————————————————————
太原-------文水东风车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