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美食攻略征稿好吃的、优惠的欢迎投稿
任浚,字文水,号海旺,又号北海。青州府益都县夏庄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年),卒于清顺至十三年(年)正月初二,享年62岁。明崇祯四年(年)辛未科进士,明末清初大臣,官至刑部尚书。任浚少时,在夏庄凤凰山下的西奄读书,闲遐之余寄情山水,常到凤凰山后的井峪寺游玩,于庙里和尚们混的很熟。及至考取功名之后离家远行,公务在身也便渐渐淡忘。明朝败落,清朝定鼎。任浚奉诏进京官至刑部尚书。时有家乡人来说夏庄一带常有良家秀丽女子失踪,累年无法结案,很是纳闷。清顺至八年,任浚接家信说太妇人病重,于是奏本乞假归省探亲,皇帝恩准。任浚回家后,受母命前往井峪寺于主持元空和尚商议择日还愿之事,带家人前往。井峪,处于大山之中,四面高山状如井筒故名。井峪寺初建于五代,历宋元明三朝,至清初已规模宏大,与瓦棺寺、土门寺、河上寺齐名,寺周围群山之上树木参天,阴森可怖。有人说:先有井峪寺,后有颜神镇。更有人说:先有井峪寺,后有青州府。可见其源远流长。
任浚等人来到寺前,早有跟班人等进寺驱赶闲人,通报尚书老爷驾到。主持和尚率队出迎,打恭作揖,接入元空和尚居室落座献茶。茶过一盏,元空和尚有事外出,嘱咐任浚:老爷稳坐勿动,小和尚去去就来。和尚走后,任浚仔细打量这间禅房,只有一床一桌一椅,方砖铺地,别无它物。寻思道稳坐勿动到底是什么意思。随便上身一仰,腿一伸,本想在椅子靠被上稍事休息,谁知脚下吱的一声响,方砖徐徐伸入墙内,桌下露出一个洞口。任浚一看洞内有灯光,人影晃动,且有脂粉香味溢出。早有一年青貌美的女子来到洞口,她见来人不是和尚,低声道:和尚凶狠,赶快逃命。又说:望他日能来相救于小女子。说罢随即关闭洞口。元空和尚回来,先看了桌下地面一眼,这时任浚说:家母昔年有一心愿,想来贵寺还愿。请大师傅定个日期,过三天我派人来听信。说毕起身便走。和尚欲留饭,任浚说:离家多年,事务繁忙,大师傅盛情改日来领。任浚回到家中,立即修书一封,吩咐亲信快马连夜送交青州知府,不得有误。又吩咐家人早吃晚饭,关闭门户,夜里加班打更,小心巡逻。众人皆不知所故。第二天天刚放亮,井峪寺小和尚早起打水,开门一看,寺庙周围已被青州绿营兵包围,小和尚急忙赶回报信。青州兵一拥而入,见和尚就绑,一霎时捆绑一空。守备扎下营寨,入寺搜查赃私,审问罪犯,找到地穴洞口,放出民女,幼小和尚开释还俗,凡查有恶行者一律上了枷锁看押。
知府守备亲赴夏主尚书府晋见,参拜上官,自认无能管理不善,并请示对这些和尚如何处理。任浚母亲杨老夫人笃信佛祖,听家人说任浚发兵抄了井峪寺,气不打一处来,急传任浚到上房问话。还没听清原由,就气得说不出话来,连连摆手说:我儿你罢、罢、罢。意思是不要妄杀和尚。一贯孝顺的任浚点了点头问道:母亲还有什么吩咐。老太太把眼一瞪说:你还要怎么样。任浚回到前厅,将母亲之意说于知府和守备,二人心领神会,随令地方带领兵丁,到夏庄东山里挖了一条土壕,又命人准备耕牛和铁耙,知府守备亲自监斩,绿营兵将一干人犯埋入土漂,只露头颅,然后用耕牛拉着铁耙,一个个把头都耙去了。这就是任尚书耙和尚的故事,至今在夏庄东山里还有和尚堰,在讲述着这个古老的传说。
-END-
↓↓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