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日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国长期受到西方的封锁和外交孤立,日本则频频向中国示好,早于美国之前就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年中国再次陷入西方的制裁与孤立,日本又是第一个向中国伸出橄榄枝的经济发达国家,且突破性地促成了日本天皇访问中国,这是日本天皇第一次被允许访问他曾下令侵占过的国家。
文/蔡慎坤
这几天,舆论很热闹,因为有人把“精日”和“败类”划上了等号。究竟什么是“精日”?恐怕连那些委员代表都不一定闹明白了,如果仅仅把爱去日本旅游,喜欢日本的产品日本的动漫,欣赏日本的风俗习性人文环境,认同日本城乡的干净整洁乃至日本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等等,也视作“精日”的话,或许就是一个笑话了!
40多年前,日本政客突破国内外各种阻力和历史恩怨,在北京与毛泽东、周恩来握手言和,拉开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帷幕。40多年来,无论中日政局如何动荡,中日友好关系的大格局并没有完全发生改变,民间社会的反日情绪也是舆论在特定时期渲染的结果。中日高层一直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两国间的关系,大凡去过日本的中国人也对日本抱有好感,并没有象神剧中所渲染的那么极端仇视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国长期受到西方的封锁和外交孤立,日本则频频向中国示好,早于美国之前就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年中国再次陷入西方的制裁与孤立,日本又是第一个向中国伸出橄榄枝的经济发达国家,且突破性地促成了日本天皇访问中国,这是日本天皇第一次被允许访问他曾下令侵占过的国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中日友好关系如火如荼,日本是工业大国中对中国援助最慷慨的国家,也是对中国输出技木最多的国家。日本官方发展援助(ODA)数据显示,从年至年,日本对中国的开发援助总额为3.64兆円,折合亿人民币。其中89.7%是有偿贷款,贷款利率最高3.5%,最低仅为0.65%,贷款周期是30~40年,前10年免还本金。日本的援助占到了中国政府接受总体外援的67.2%,高于第二名德国33倍之多。这些援助资金,主要用于中国环保、人才培养以及早期的铁路、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建设领域,为中国经济发展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两大机场枢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别接受了日本31.7亿和23.8亿人民币的优惠贷款援助,除此之外,兰州、武汉、西安等地机场的建设也都接受了日本的援助。中国铁路约公里的电气化改造、个大型港口泊位中约60个等等均由日元贷款建成。
北京到秦皇岛的铁路扩建工程、北京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大同到秦皇岛铁路、医院、北京地铁一号路、上海宝山钢铁厂改造、重庆城市铁路建设、青岛港扩建工程、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发电项目、杭州到衢州高速公路、深圳盐田港一期工程、大窑湾大连港一期工程等等,无处不有日本的资金注入。
日本还不象一些西方国家,常常利用中国的人权、民主以及政治制度大做文章,日本政客走的是一条典型的务实外交路线。从毛泽东时代起,中国就长期着眼于争取日本支持,在官方没有建交时就大搞“民间外交”,以民促官,终于促成年的邦交恢复。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大多来自日本。如果没有日本早期的经援,中国的改革开放很难走到现在,更不可能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以后将投资吸引到大陆,使之成为世界工厂。
周恩来生前多次强调,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邓小平、胡耀邦生前明确提出中日两国要以和为贵。年,邓小平说:中日两国要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胡耀邦更加直截了当的指出: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达人大观,放眼长远。这些高瞻远嘱的政治家,对日本都有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看法,为什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后,一些人对日本的看法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
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积极实施具有深远影响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让日本全体国民同步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尤为重要的是,在实施计划的十余年里,日本社会形成了1亿人口的“中产阶级”,实现了国民收入与经济的同步增长,真正实现了国强民富的战略目标。这样的政绩,正是今天我们所缺乏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亿美元,这样的经济规模GDP,相当于同期美国的11.4%、西德的70%、英国的78%。年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达到13%,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的GDP总量中排在美、德、英、法之后的第五位。年,也就是在明治维新周年的时候,日本的GDP超过西德,在资本主义世界跃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从那以后,日本一直保持世界第二的位置,直到被中国超越。
这期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4%,各个阶层普遍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收益,基尼系数显著降低,从年到80年代中期,日本的基尼系数一直保持在0.26的低水平,失业率也保持在1.1%~1.3%的低位,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趋于缓和。中国虽然不可能完全照搬日本经验,但日本用国民收入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增长,而不是用经济总量增长来带动国民收入增长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因为日本把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在全民收入增长之上,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是用经济总量的增长来带动国民收入的增长。以国民收入倍增为第一目标,经济发展就会井然有序,以GDP增长为目标,经济发展必然是畸形和扭曲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成功与日本重视智囊建议以及政党、政府密切配合有关,也与日本企业和国民的共同努力有关。
日本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座岛屿,人口1.3亿。日本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正在走向老龄化,但日本绝不是一个没有创造力,正在衰败没落或一无所有的国家。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经历过日本占领新加坡、日本在二战中的毁灭以及不屈不挠重新取得的辉煌的时期。李光耀生前多次告诫国民,不把日本当回事是“愚蠢的”。
正如牛津大学名誉校长彭定康所言:“自年以来,日本人均收入增长高于美国和英国;即便在经济衰退最严重的年份,失业率也从未高于5.5%,年底的失业率为4.1%;社会凝聚力依然强大;通过巨额海外投资,日本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面向全球。日本目前仍然以相当大的优势,保持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从平均水平讲,日本国民的富裕程度是中国公民的8倍。”
慎说新语
蔡慎坤原创作品,欢迎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