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记忆灵山风骨多秀色文山文水

文水的山,挺拔,峻秀

文水的水,多纹,充沛

灵山秀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几度芳草绿

几度霜叶红

故乡的浓情

依然在心中——

“交城的山,交城的水,不浇交城,浇文水。”

这首传唱数百年的民歌,把文水、交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兄弟,如连理,绵锦牵牵,不可分离。然而也给人一种错觉,文水似乎无山、无水?其实不然,文水既有山,又有水。山,挺拔,秀美;水,多纹,充沛。

古县志云:文水“左带汾、文,右襟龙、虎。商岩雄峙,汾水环流,谷口羊肠。扼雍陕之咽吭,面临西河,北通燕赵,依山阻水,屹然壮邑焉。”

诗一般的词句,赞美了文水的山,文水的水,文水优越的地理位置。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讲究阳宅、风水,其实就是居住环境。宋元丰八年(),文水汾、文二河涨溢,旧县城被淹,县令薛昌移筑县城于西山之下南张陀(章多)村。历宋、元、明、清及今,已近千年,县城倚山而居,再无水患。时代更替,山河依旧。当我们敬佩古人无比智慧的同时,更应褒赞那紧挨县城,由南至北,蜿蜒不断的座座青山。

距县城西南25里,神堂村北,是著名的子夏山,海拔米,周长24里。子夏山原名隐泉山,因孔子弟子,卜商,字,子夏,设教西河,游憩于此,故名卜山,又名商山、子夏山。子夏山石壁峭立,古迹繁多。文水古八景中,子夏山占有四景:“商山叠翠”、“悬崖瀑布”、“隐泉春水”、“石门浪雪”,还有那千年石室、古柏、残碑、庙址……

千百年来,赞扬子夏山的诗词很多。

宋汾州通判赵瞻写道:

山因贤师成令名,人心仰止悬青冥。

文侯北面款山扄,石室至今犹南倾。

邑人王毓秀写道:

层峦一片绿云浓,子夏祠堂在北墉。

东接晓光凝翡翠,西衔晚霞长芙蓉。

千百年来,子夏山是文水县人的骄傲,文水从古至今,尊师重教,人才辈出,有赖儒家文化的根植与滋养。子夏山下神堂、孝子渠、东夏祠、西夏祠、北夏祠等不少村庄,以此命名,皆是对子夏先贤的永久敬仰与纪念。

子夏山不远处有座光统头山,岭峰高峻,太阳一出,便先照在其山顶上,因而得名。也有的说是因汉光武帝刘秀统兵于此,有一山峰叫前锋台,而得名。旧时山上有白云顶寺、真武庙、文昌祠。每年三月初三,来此进香的人很多,号曰“西顶”。山上幽深盘曲,松柏苍翠,也为本县一胜境。

距县城西20里处有座陶山,绵亘蜿蜒,百岩竞秀,相传唐王曾在此憩息,因而得名。文水一带,唐王游览、休憩的传说很多,如到玄中寺进香,在子夏石室(隐唐洞)隐憩,随从大书法家虞世南留“石门宕雪”手笔等等。传得多了,或许就是真的了。

陶山不远处有座双峰山,也是陶山的分脉。

旧志云:此峰自麓至巅,卓立万仞,云霞飞绕,花木阴浓,望之甚有奇致。”

或许是县人对此山有特殊的青睐,所以用古大陵县名“大陵”冠称,谓之大陵山。之后,我们熟知的大陵山林场、大陵湖、文学刊物《大陵风》等,应该也都缘于此吧。

说罢子夏山、光统头上、陶山、双峰山(大陵山),再说龙王山、白虎山、柏茆山和熊耳山。

龙王山紧靠县城,县人习称西山。

旧志载:“在县西五里,上有龙王庙,右有一泉,曰白水泉,甘冷异常,亢旱祷之辄应。庙之东,邑令刘乃桂建厅三楹,题额曰:“白泉烟雨”,有联句云:‘望云不引群黎领,喜雨惟铭长吏亭。’四月八日,邑人宴游之地。”

如今,文水城址扩大,座座楼房依山而起,条条大道直通山麓,昔日的龙王山已成为人们天天锻炼、游览、赏玩的地方。

所说的龙王庙、厅楹早已不知所踪,代之而来的是新建的盘山小道和遥遥相望的两座八角亭。南面的亭修筑较早,并立有一碑。

碑文云:“文水,古大陵之地,县城,旧谓凤凰城。撮山川胜概,修河水奇观。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吕梁高速公路倚西山而建,筑亭于上,取名凤亭……余至而四眺,美哉山河。”

可惜,后来此碑不见了。

八角亭旁边是块平地,四周绿树叠翠,鸟语花香。晨练的人们在这里跳舞、唱歌、打太极、览风景,还有一些游兴未尽的年轻人会攀岩而上,直至峰顶。

峰顶有座半截炮楼,是抗战胜利后阎军修的。炮楼的建筑材料多是人和山羊运上去的,山羊是爬坡能手,两边绑几块砖,比人都跑得快。像这样的炮楼在逶迤不断的山脊上还有好几个。阎军一定是想居高临下,永远控制文水,谁料想,不久文水便全境解放。站在炮楼的残壁上鸟瞰山下,县城、乡村、河流、田陌尽收眼底。

白虎山在龙王山西南处,因曾有白虎居住而得名。近代,文水境内已无老虎,据说苍儿会有一种叫石虎的动物,现在也很稀少了。县志中记载白虎山的内容很少,但我想,既然有老虎出入,一定山势险峻,森林密闭,人迹罕至了。

县城北13里,北徐村西的那座山,就是柏茆山。旧志记载,山上建有三皇、后土并十代名医、子孙圣母等庙。正月十六日,士女竞往这里进香祈祷,以禳除不祥。明、万历年间,县令文养浩又增建孙真人庙。每年二月初二,做买卖的、游山玩水的、探亲访友的,多会于此,场面十分壮观。山上郁郁葱葱,古柏森列,柏树纹理都向左纽,是本县古八景之一,称“寿宁怪柏”。椐北徐村民讲,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柏茆坡药王庙周边还有柏树余株,后药王庙被拆,左纽柏树也逐渐绝迹。如今,二月初二,北徐村柏茆山上还有会,但大不如前了。

熊耳山,在县城西北30里,周家山村附近,因山形状类似熊耳得名。此山又名崇山,松柏亭亭,蒙翳山谷。山上有座洪胜寺,寺内长有牡丹一本,高约丈余,根扎于窟,鲜艳异常,可称国色。

熊耳山牡丹在旧志中多有记载,并赋予不少美丽传说。如清康熙十二年《文水县志》中说:

“旧传开放之时官民观者无数,寺僧嫌其扰杂,以滚汤泼绝。忽一日见红衣妇人入寺,觅之无踪,牡丹复生,人以为神。邑人田畴读书于此,开放尤盛,人以为祥,今无矣。”

年《文水古今》第1期登载郝履安老师的《漫话文水牡丹》一文。文中谈了熊耳山牡丹、周家山牡丹以及西山脚下则天故里南徐村牡丹,并引用舒元舆《牡丹赋序》中“天后(武则天)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一段,说明早在唐代,文水西山一带就有牡丹种植,且品种特异,武则天后让其移植于京城长安。试想,其牡丹若能开放至今,足能与山东荷泽、河南洛阳牡丹相媲美。

纵观文水地理概貌,东西长,南北窄。以县城为中心,东至祁县界50里,西至离石界80里,南至汾阳界30里,北至交城界25里,县城以西方圆数十里皆为绵延不断的莽莽苍山。上文由南至北所书的子夏山、龙王山、熊耳山等8座山峁仅为文水的前山,新县志称“土石低山区”。此山区大小村庄约30多个,皆由边山的马西乡、凤城镇、开栅镇所辖,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水平,与平川并无两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靛头、牛头坡的煤、大陵山的林、南峪口的柿子、泉泉寺的杏、李家山的核桃、崖底的葡萄都很有名。然而,近年来真正的出名的是后山、深山,“基岩中山区”,即县人熟知的——苍儿会山区。

苍儿会山区含二道川、三道川。山峰耸峻,河水鸣潺,林木丰厚,动物角逐,是文水山区的一顆璀璨明珠。然而,查遍文水古县志,对苍儿会的山水、人文景观记之甚少。笔者想,一方面是因为苍儿会山区县治所辖几经变更所致。《文水县志》(版)记载,明天启年间,因县内所辖村庄倶在平地,“春秋丁祭无鹿”,遂以文水县之大陵屯,与交城县土安都11村互換(今苍儿会乡属)。民囯34年(),苍儿会乡11村并入汾阳县。年,汾阳县将苍儿会人民公社27村划入文水县,至此,文水山区境域扩大,涵盖了整个二道川、三道川。另一方面是因古代交通不便,测绘、考査技术较差,录记苍儿会山区的文字资料匮乏所致。

上世纪90年代始,不论是新出版的《文水县志》,还是一些推介苍儿会旅游区域的文章、书籍,对苍儿会的自然、人文景观都作了较详尽的记载与描述。

苍儿会最高的山峰是下庄村西北的大西沟岭,主峰海拔.4米。与之相比肩的是王家社村东北的龙宫山、陈家社村西北的东沟沿、龙兴村西南的五龙山,大村西南的天山、西陷家沟村南的大东沟垴、李家嶂村西南的石桦崖、下庄村西南的陈家地山、海岸村西的洞沟山、王家社村的南山等10多座山峰。座座山峦雄伟高亢,姿态各异,布满松、柏、杨、桦,栖有飞禽、走兽,间或还有一段段动人的传说。

苍儿会山峦起伏,沟壑纵橫,二、三道川河水将该区分割为由西向东的两个川谷地区。山上植被丰厚,涓涓溪水汇于二、三道川,注入文峪河谷,成为文峪河的主要支流。二、三道川水质清冽,四季恒温,水中有鱼、有虾、有鳖,最著名的是虹鳟鱼,成为文水的一道名吃。

苍儿会民情淳朴,古风犹存,山隈、村舍破庙、石碑尚留。

最引县人注意的应为东岩寺,在程家庄村北龙泉山下。现存有七佛殿、残破壁画、塑象以及石磨、石碾、柱基、窑洞和明、清石碑10余通。据碑文所记,始建于后汉永平十年(67),之后历朝历代多有修复。东岩寺比洛阳白马寺还早建1年,可谓“中华佛教民间第一寺”。

苍儿会最远的一个村庄叫海岸,距离石吴城镇仅5里路。据说远古时东至太行山,西至吕梁山,茫茫沧沧,皆为湖泊。大禹治理水患,“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至此,才有了晋阳大地。海岸村即为当时的晋阳湖岸。有人说海岸村西的洞沟山上,大禹治水时拴船的船橛还在。

多少年来,文水的山是县人的依靠,也是县人的骄傲。她雄浑、伟岸、宽厚、秀美,既像家严,又像慈母,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文水儿女。史料记载,新石器时期,文水先民就在西峪口一带狩猎采集,繁衍生息;隋唐时代,苍儿会温家庄是木材集散地,武则天之父武士彟就是在此发迹致富;宋元丰年间,县城为僻水患,移居西山脚下,从此安然无恙;抗战期间,绵锦西山是文水县委、晋绥八分区的根据他,多少抗日志士、英雄儿女长眠在山壑、密林之中。

新中国成立之后,文水西山又经历了多次变革。上世纪五十年代,县人放弃秋收,“大炼钢铁”,西山被挖得千疮百孔;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西山铲除千年植被,打造层层梯田;八、九十年代“退耕还林”,西山又披上层层绿装;跨入二十一世纪,西山开发旅游基地,修筑盘山公路………

任沧海桑田,那一座座宽厚、仁慈的大山依然默默矗立,无悔无怨。文水的山,令人永远感恩、敬仰、赞美的山!

文字:郭宗立

图片:冯增清吕庆和韩建武贾建忠成永平王国超等

编辑:马红梅责编:郝宏勇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喜迎国庆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安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jj/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