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府谷名人

折氏家族

  折氏家族从唐武德初迁居府谷起,经五代至宋末,历余年。折氏家族代表人物有折从阮、折德扆、折御卿、折赛花、折继闵和折可存等。史学家毕沉《吴中金石记》说:折太君,杨业妻,折德底女。折太君,即佘太君,原名折赛花。折可存宣和二年()为河东第四将,冒矢突阵,力擒方腊,晋为武节大夫。回师过汴,又奉徽宗之命捕得威震京东一带的梁山泊首领宋江,升武功大夫。

张 岜

  字子云,府谷人。约生活于北宋中期。18岁出使西夏,名声大震。庆历四年(),元昊进攻府州城,张岜率部奋力阻击,激战中飞矢中右眼,血流如注,且身被三创,仍拼命厮杀。元昊兵终不能破城,引军而退。后在征战中,臂中数箭创发而卒。

王嘉胤(?~)

  府谷县黄甫小宽坪村人,明末农民起义早期首领。崇祯元年()会同吴廷贵等组织当地大批灾民揭竿而起,拉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崇祯三年()2月,王嘉胤离开府谷南下黄龙山中扎寨。在黄龙山部队整顿后,迅速袭击延安、庆阳两府。3月从神木渡河入山西境,6月又返回府谷境内,袭破黄甫、清水、木瓜三堡,一举陷府谷城。11月,王嘉胤率军从神木渡河进入山西省的兴县境内,向北攻占保德州,逼近河曲,击溃山西总兵王国梁的明军,乘胜一举攻占河曲城。高迎祥、张献忠、王自用也先后赶来河曲会合。王嘉胤称王,自号横天一字王,并封王自用为左丞相兼军师,白玉柱为右丞相,统领农民起义队伍,初步形成了农民割据政权。崇祯四年()6月初2日夜不幸被奸细王国忠、张立位杀害,年仅40余岁。

韩登瀛

  生卒不详,府谷木瓜人。清顺治八年()以恩贡被任命为河南开封府新郑县知县。上任后劳心于公务,从政清廉,办事公平。上任两年后,以年老抱病告归,离别之日,新郑百姓倾城送别,攀辕塞道,抽泣洒泪不忍告别。

王 禄

  府谷县黄甫红泥寨人。清雍正七年()随川陕总制西征有功,升广武营把总。后战死沙场,年仅30岁,军中闻讯,莫不痛惜,赠武略将军,后代封荫。

冯允中

  少名登阁,府谷清水堡(今清水)人。先后任陕西火器营参将,汉中营副将,云南开化、湖广襄阳两镇总兵,四川成都提督等职。因供职廉慎,抚兵如子,被士卒尊称为“冯佛爷”。

高登升

  字觐宸,府谷高家湾人。历任山西文水、太原、翼城、清源诸县知县。

杨 业

  约生活于清乾隆年间,字宋勋,府谷县城人。18岁中进士,出任山东泰安府东阿知县。杨业在东阿任内数年间,颇有政绩,卸任后,东阿百姓自发为其伐石树碑颂德。后授汉中教授,受聘汉南书院。晚年病退归里,54岁卒于家中。

李天春

  约生活于清朝后期。府谷县麻地沟(今麻镇)人,出身豪门,仗义疏财,接济贫困。每遇乡里贫穷揭不开锅者或婚丧大事无力筹办者,慷慨解囊,亦不图报答。大边口至古城的便道是当时本地到后套的必经通道,但河道无桥,每年开春时节冰解水寒,行人无不为涉水过河所苦。李天春捐巨资在河上架设木桥,往来行人赞不绝口。道光十三年()捐钱七百千,以其利息助乡间孤贫军流犯养家糊口。后又捐钱五百千,以其利息用作文武童院经费。诸如此事,李天春终生所为不知其数。

王为垣

  约生活于清末民初,字掖臣,府谷县城人。他秉性纯厚,学识渊博,精通《周易》,当时人称“陕西文豪”。曾于五虎山、磁窑沟、玉帝楼、明伦堂等地设教终生讲学。清光绪、宣统年间,荣河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后,他受聘充当教员,并协助办理校务。其时正值新旧变革时期,他施教治学,大胆摒弃旧习,竭力和时代合拍。年,学生们为永志先生美德,立“德教碑”于县城南门外。

孙友雄(~)

  字光远,府谷县麻地沟(今麻镇)人。少时考入完全官费的绥远省立中山学院,旋又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骑兵科。毕业后分配陆军第38军,后转赴南京任防山装甲兵团警戒排排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二○○师辎重营二连上尉连长,转战于湘鄂之间,屡立战功。年春所部参加广西昆仑关战役。1月7日率部为阵地输送弹药时,在马岭圩公路侧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8岁。

孙如金

  府谷镇前石畔村人。幼时丧父,自幼敦厚朴实,聪颖好学。先后就读于山西第一中学、北京国立工业专门学校,为府谷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应聘为榆林中学数理教员。提议在榆中增设职业一科,并为之到处奔走呼告,榆中终于增设了职业科(后改为榆林职业中学)。

袁宝善(~)

  字庆三,府谷木瓜人。20岁入郡庠,后入榆林中学,不久由陕西省巡警学堂保送到北京高等巡警学堂肄业。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民国初年,为两任省议员,一任省参事。任第一届省议员闭会回籍,接办本县第一高小学校。后被选为国民议会代表,又任陆军第八十六师司令部谘议,不久又担任米脂县代理县长。年病故。

杨 琛(~)

  字献丞,号仲山,府谷县城人,晚清秀才。陕西优级师范毕业后,毅然返乡从事教育。为立志振兴府谷教育,曾写《告府谷同胞书》,力陈兴办教育于国于民之利,劝说百姓送子入学,热心支持教育。一时间城乡子弟入学者倍增。他除登台执教外还先后担任府谷高等学堂校长、劝学所长、县教育科长等职达40年之久,为近现代府谷教育界公认的元老和受人仰慕的社会贤达。

杨芝林(~)

  字秀山,府谷狮子城人。其弟兄三人(长兄荫林、次兄蔚林)均为晚清秀才。他在府谷首倡女子放足,先从妻女做起,是为府谷女子放足的先声。县里设立“天足会”,为首任会长。提倡放足的同时,以自己两个早已识字读书的女儿为基点,联络亲友的女孩组成读书班并亲自任教。随后,县里设立女子小学,为首任校长,两年后辞职。年增设女子小学高级班时又任校长。为使妇女从手工缝纫中解脱出来,买回府谷第一台缝纫机(手摇),其后又从太原购回第一台足踩缝纫机。年去世。

马占山(~)

  字秀芳,吉林省公主岭市玻璃城子乡人。年“七七”事变后,组编东北挺进军,10月,马占山命令其所属骑三师先期进驻蒙、陕交界的府谷县边镇——哈拉寨(今哈镇)。次年5月总部也移镇于兹,从而开始了他在府近八年的战斗生涯。在府期间,他组织指挥了多次战役,仅年至年6年中,即与日伪军交战30余次。据其中18次战役的不完全统计,为国捐躯的将士近千人。为了表彰将士的殉国精神,马占山在哈拉寨南山修筑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与忠烈祠,并为碑碣撰写碑文。马占山还主持挺进军总部编纂了《挺进军抗日历程》一书。他在扉页上题书“还我河山”四字,其中“河”的“口”字未封口,人问其意,他慨然陈辞:“目下倭寇猖獗,国土残缺,他日驱敌出境,打回东北,方能关口。”年秋,马占山于哈拉寨捐款15万元,创建中山中心学校(今哈镇学校),校内有秀芳图书楼和中山堂等公共设施。年12月间,马占山由重庆返回防地途中,曾在延安逗留,毛泽东亲自主持欢迎宴会,并在致词中高度赞扬了马占山将军的抗日精神。年8月15日,8月18日,挺进军开始撤离,镇上百姓成群结队前去送行。哈拉寨百姓在镇要道口,为马占山将军树立了马公德政碑。年末,马占山响应我党号召,参与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寓居北京,年11月19日因患肺癌去世。

张登阁(~)

  字相臣,府谷县高石崖乡(今府谷镇)黑山村人。先后就读于北京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保定讲武堂炮科。毕业后返回府谷,筹建民团并任府谷民团团长。供职不久,因坚持革新、主张正义而与守旧官僚政见不一,弃职出走河南,任国民革命军高桂滋部炮兵营长。一年后返回陕西,先后出任佳、米、绥、清、吴五县禁烟局长、府谷县建设局长。后转赴河南开封,面见冯玉祥,冯玉祥十分赏识,即放任河南安阳县(一等县)县长。后改任为林县(三等县)县长。上任不久便辞职返府,出任府谷县财政局长。随后前往河北投方振武部队,参加了著名的喜峰口抗日战役。不久,方振武、吉鸿昌在张家口创建抗日同盟军,张出任同盟军第一师师长,率部参加了收复日伪军占领下的察北重镇多伦的战役。为了抗战,慷慨解囊,毁家纾难,将自家多年来的积蓄及变卖所有金银首饰总计余元,全部捐献给抗日同盟军。抗战全面爆发后,毅然将十八岁的儿子送往抗日前线,他儿子后来壮烈牺牲。

赵希贤(.5~.8)

  又名赵宋儒,曾用名张有才、张名由,化名子义。出生于府谷县清水赵寨村。年考入太原甲种工业学校。年毕业后返回府谷先后在南高、模范小学、民众小学当教员。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受党组织派遣,先后到准格尔旗“蒙军”一旅和北京市“阎军”十连当兵,在敌伪部队搞兵运等工作,并积极发展和扩大党的地下组织。年4月,离开北京到山西省太原市委任军事于事。在府谷党组织遭敌破坏、处于瘫痪状态时,8月,他回到府谷做地方工作。年1月,担任中共清水区委书记,10月,担任府谷县委书记,继续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为在府谷开展武装斗争,于年领导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七支队。年8月被国民党逮捕,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被释放出狱。10月,党派他到晋绥边委工作,并恢复了他的党籍。晋绥边委又派他同潘纪文到河曲开辟党的工作,12月创建了中共河曲县委,他任县委书记。年1月至年3月,先后担任过中共五寨县委书记、晋绥二地委社会部副部长、岢岚县县长、晋绥二分区禁烟督察处副处长等职。年7月,解放大西北时,随军到府谷,他既是晋绥分区工作团团长,又兼任府谷县工委书记。年7月,调任榆林专署副专员。年6月,任西北大区工业部生产处处长。年任西北大区地方工业局副局长。年大区撤销后,任中央地方工业部监察室主任,年任该部食品局副局长,年当选为轻工业部机关党委书记。年9月,任山西省交通厅副厅长。

李来宾(~)

  字玉鸿,府谷县城人。早年秘密加入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任一二○师第八支队支队长,率部战斗在晋西北配合主力部队先后解放了岢岚、宁武、偏关、保德等县,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后遭遇暗杀,伤势过重,转移途中又和日寇遭遇,因伤口炸裂而不幸逝世,年仅34岁。

赵 博(—)

  出生于府谷县清水赵寨村。6岁时丧父,7岁入本村私塾,15岁入县城南门高小。年,南高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保送到当时颇有名望的山西汾阳美立铭义中学。在汾阳上学期间,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后,受组织派遣赴广州,进入黄埔军官学校学习,成为该校第六期学员。年大革命失败后,他遵照党的指示,在北平、天津一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由于叛徒出卖,他曾两次被捕,先后坐牢8年。年10月,赵博同难友们经党组织营救出狱。随即,党组织派他到冀东特委工作,不久又调任津南特委书记,化名王元,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年初,他化装来到天津,同河北省委具体研究组织抗日武装问题。不久将京、津附近一带自发、零散的群众武装联合起来,正式编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三个支队。年夏至年初,他又先后担任中共冀鲁豫边区党校校长、鲁西区党委织织部长兼党校校长和妇委书记。年4月,赵博调任新开辟的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委。年10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对我鲁南区党委所在地苍山县甘霖乡银厂村进行突然袭击,当时赵博与机关其他同志本已冲出敌人包围,但又发现中央的绝密文件没有带出,他当机立断,命令同志们继续撤走,自己只身返回原地销毁文件。结果文件销毁了,党的机密保住了,而赵博却第三次被捕了。当敌人从叛徒口中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设宴劝降,诱以高官厚禄,他慨慷陈词,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怒斥敌人破坏抗日统一战线,残害共产党员的罪行。敌人恼羞成怒,妄图以各种酷刑逼他就范,但赵博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毫无惧色,视死如归,始终没有向敌人吐露一句党的机密。同年11月19日深夜英勇就义,时年35岁。他牺牲后不久,当地群众出于万分怀念的心情,自发地捐献铜钱铸造了一尊赵博铜像。敌人知道后,数次前来毁坏,均因当地群众冒死藏护而未能得逞。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为永久纪念这位不朽的烈士,决定将赵博烈士生活战斗直至壮烈牺牲的山东省苍山县,改名为赵博县。

刘天鸣(~)

  原名步衢,又名天民,府谷县西关人。少时在县城读私塾和小学,毕业后考入山西太原工业学校。年,入北京世界语专科学校进行短期语言学学习。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入武汉军事政治学校。年,在张家口参加抗日同盟军,任该部六十八师参谋长后,积极反对内战。当获悉井岳秀在榆林扣押了共产党人柴汉生、焦虹桥、王之宜、王化诚等,便发起和通过白冠五等人进行营救,使这四位同志很快获释出狱。年,经陕西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的推荐,在甘肃庆阳西锋镇专员公署任三科科长,并临时代理宁县县长,其时结识了东北驻军何柱国军长,又由何介绍认识了张学良。年,刘在西安向张学良面陈了自己的《抗日意见书》,为张赏识,专派他去青海西宁任西北新闻检查所主任。不久西安事变发生,他闻讯星夜赶回,参加了这一著名的逼蒋抗日救国活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西安担任王曲军校七分校招考委员,他曾亲自到榆林招收百多名学生,为家乡培养了一批救国力量。全国解放后,先后在神木干校、榆林中学任教。年,到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年任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同时被选为省政协委员。

柴汉生(~)

  原名柴浩,字汉生,府谷县院家峁村人,高小毕业后考入山西太原斌营中学骑兵科。年,在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党的地下交通工作,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柴汉生参加革命后,一直在军队中工作,先后担任过支队参谋长、营长、副团长、副官、处长等职。年以后转做商业工作,任新疆商业厅党委书记、厅长。

杨岐山(~)

  又名杨凤鸣化名杨青山府谷县傅家墕乡(今府谷镇)元坨子村人。年考入省立绥德师范,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春,考入西安中山军事学院。年,受党组织派遣去太原搞党的地下印刷工作。一年后,以共产党嫌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他不畏严刑逼供,与敌人顽强斗争,英勇不屈,3个月后,敌人终因没有充分证据而将他释放。出狱后返回府谷,在孤山小学等校教书,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年到年,先后担任中共木瓜区委书记、府谷县委宣传部长职务。年抗战爆发后,全力投身于抗日救国洪流。年,中共托和清(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工委和托和清县抗日人民政府同时成立,并建立了抗日武装游击队,杨岐山任工委委员和县长。年4月,岐山带领5名游击队员到永胜城北的力兔村筹款,伪保长阎扣闻讯后,向古城伪警察署告密,杨岐山洞察事态不妙,连夜向西云寿村转移,次日凌晨被敌人包围,中弹身亡,时年34岁。

高宏轩(~)

  府谷县武家庄人。年入碛塄私塾。年到府谷县城第一高级小学上学。年春以优异成绩考入榆林中学。年秋,榆中党组织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员。同年10月因闹学潮被开除学籍。年1月,敌人以共产党嫌疑将宏轩秘密逮捕。一月后敌人终因证据不足,将其释放。年3月,高宏轩转移到太原,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经太原党组织介绍住进太原美术专门学校。年7月上旬,宏轩又返回府谷。党组织安排他在南高任教,并担任府谷第六区区委书记。年4月,调任中共府谷县委宣传部长。年6月29日,在府谷县城被国民党营长高景明枪杀,时年29岁。

张国继(~)

  又名张根儿,出生于府谷县前石畔村。年参加七支队,不久被任命为七支队队长。年春,七支队配合红三团在府谷县城附近的高梁村袭击了伪保安大队苏保山一个连,张国继足智多谋,指挥有方,以偷袭和火攻相结合全歼伪军。年2月28日,去木瓜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后被敌人杀害于榆林城,终年28岁。

刘素菲(~)

  府谷县城人,初入县城女子初小,年入府谷南门高小,不久,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考入榆林女子师范学校,是府谷历史上第一次外出求学的两个女生之一。入学后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进步活动,被选为学生会主席,还担任学校共青团的秘密交通,进行革命活动。年女师毕业后,先后到延安、汉中和咸阳教书。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西安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以杨虎城、谢葆贞夫妇为首的西安妇女界抗日救亡运动。年初,考入抗日军政大学,被编入第四大队。当年秋抗大毕业后,分配到陕甘宁边区妇委会工作,先后担任秘书、宣传部长。年11月,在延安同刘澜涛结婚。随后奔赴晋察冀抗日前线,任中共北岳区党委妇委书记兼妇女部长。年夏,被选为党的“七大”候补代表并出席了“七大”。日寇投降后,她随组织跋山涉水前往张家口,任晋察冀中央局秘书。年,随军迁往老根据地河北省阜平县,在中央局组织部工作。随后,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年春,中央工委到达阜平,刘素菲向中央工委全面地汇报了晋察冀边区妇女工作,受到了刘少奇、朱德的赞扬和鼓励。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由陕甘宁边区转移到阜平,受到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弼时书记的接见。年夏调任中共华北局组织部处长,华北局妇联干部处处长。年调任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年冬,调任西北局办公厅副主任兼西北局书记处第一办公室主任。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杨 清(~)

  字天诚,中国现代心理学家。年8月21日出生于府谷县深墕村,南高毕业后考入榆林中学。年榆中毕业后就读于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年联大毕业获学士学位,在校期间曾获文科檀香山奖学金。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研究院,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师承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年9月至年7月,先后在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南昌中正大学、重庆大学和西北大学任心理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年9月到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任教至终,两任东北师大教育系主任。并任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编委、心理学分支副主编、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吉林省和长春市心理学会理事长、长春市政协常委、长春市1-3届人民代表,民盟吉林省委员会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民盟东北师大支部主任委员等职。他的《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一书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年被辽宁人民出版社和百花文艺出版社合评为优秀著作。

资料来源于府谷县志

编审:赵跃飞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让您告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jj/1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