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跟文水是“亲戚”?
寿阳朝阳阁
寿阳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东部,枕恒岳,络太行,居潇河中上游。寿阳县辖7镇7乡,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人。
寿阳春秋时为祁氏封地,晋顷公十二年(前)祁氏之田被分为七地,寿阳之地置为马首邑。西晋太康年间置县寿阳。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徒其民于大陵城南,别置受阳县,孝昌末()朔州陷落,寄治于寿阳。隋开皇十年()于晋建之寿阳古城置受阳县。唐武德六年()置受州于县城,贞观十一年()改受阳为寿阳。宋、金、元、明为并州所属。清雍正二年()改属平定州。民国三年()属冀宁道,后直属于省。抗日战争中,由于战争形势需要,以石太铁路为界,设路南、寿西和寿东三个抗日民主政府,分别为太行二专署和北岳二专署所辖。民国三十七年()全县解放,恢复原建置,后将松塔、落摩寺等地由平定县划入,归晋中行署第一专区所辖。年3月成立太原市人民政府后,归太原市一专署所辖,同年10月又划归榆次专署(后称晋中行署)。年晋中撤地建市,寿阳县属晋中市所辖。
文水古城
文水县上贤塔
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缘,西倚吕梁山,东临汾河水,县城距省会太原76公里。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辖12个乡镇,个行政村,人口42万。
文水县历史悠久,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繁衍。春秋,为晋宗室祁氏之田。战国为大陵。西汉设大陵县,别置平陶县,北魏废大陵县置受阳县,平陶县徙往今平遥,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置大陵县,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年,因境内有文峪河水,“其水波多纹”,更名为文水县,仍属并州。唐代女皇武则天当政时,于天授元年()将其故里文水县改为武兴县,意为武氏勃兴之地。神龙元年(),复为文水县。以后历代县名不改,相沿至今。
年并入汾阳县,年复置县。
年11月11日,文水与寿阳两地的史学专家,以及两地诗词学会的会员齐聚一堂,共同就文水与寿阳的地域历史文化渊源展开讨论。
点击观看视频
▼▼?▼▼
据史料记载,早在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寿阳县有户居民迁入文水境内,这一批寿阳人逐融入文水。在历史上,文水又被称为寿阳。经过一千多年的岁月更迭,有着同一血脉渊源的两地人,用智慧与双手创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但在梳理历史遗迹的过程中,专家们发现了不少共通的地方。
历史不能重演,但文化需要传承。通过大家深入细致地讨论,通过对一些史料的挖掘研判,人们对文水与寿阳两地的文化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家一致决定,成立两地文化研究会,继续更深入地进行历史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由文水县诗词学会主办,举办这次文化交流的目的除了还原历史,促进合作外,还希望将诗词与历史结合在一起,让诗词更有积淀,让历史更具色彩。
诗人心缘有感于研讨会赋诗一首:
五绝·“文水·寿阳地域缘源文化研讨会”有寄
文/心缘
西置三千户,平陶两万民。
前缘追北魏,后世续宗亲。
图文来源
文水台百姓生活频道心缘
本期编辑
潘福明潘丽霞
白癜风哪治的好白癜风复发难治